以生活为源泉,拓宽习作渠道
横塘中心校 丁彩风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是“奉命而教”,学生是“奉命而作”。结果呢?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开展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作文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将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丰富多彩的火热生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出来,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下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情感动机,培养学生说老实话,做诚实人,写真人真事的良好品质,让习作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需要,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成为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
一、重积累,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
1、 以自然、社会、生活为背景,组织学生观察生活。
我们有意识地将自然、家乡、社会等各方面的比较典型的事物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如交通民警不怕风吹日晒坚持值勤,退休工人主动维持社会秩序,老师辛勤培育学生,清洁工人默默奉献,小学生走上街头宣传保护环境、到敬老院去慰问孤寡老人等等的事情,再如日月星辰、树木花草、云雾霜雪、鸟兽虫鱼、瓜果蔬菜等等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景象,通过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积累习作素材,陶冶情操。
2、 以语文课外活动为媒介,丰富学生的生活。
为使学生写好某一类作文,我们通过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如要使学生写好“扳手腕比赛”,我们在写之前组织学生开展扳手腕的比赛,先小组比赛,然后由每小组的代表比赛,再选出一位代表班级和别的班级开展比赛,这样层层比赛,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呐喊助威的声音响彻云霄。为使教师指导得更加到位,为使学生在写的时候重温比赛场面,我们将最关键的一局比赛利用摄像机拍摄了下来。在上作文指导课时,老师播放了扳手腕比赛的场面,要求学生为这次比赛配上解说词,学生兴趣很大,简直有点体育比赛的名嘴——宋世雄的风采。虽然老师拍摄活动场面辛苦了一点,但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家仍然十分高兴。再如,我们将学生举办的庆祝元旦、庆祝六一的联欢会、文艺表演、学生的特长展示会等等都拍摄了下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为学生习作积累了素材。
3、 以生活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生活。
平时,我们的作文课不局限于作文课堂,而是把学生带出校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武进市特种电机厂,亲眼看一看工人师傅只怎么样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工作,亲手摸一摸该厂的一张张荣誉证书,亲耳听一听厂长、科技人员无比自豪地为同学们解说工作的流程,厂标、厂徽的含义;再如带领学生到横林农贸市场去看一看集市热闹的情景,学着做做买卖;走上街头当小交警,与民警叔叔一起值勤,体验交警工作的甘与苦;走进“六二三”驻军部队,与驻军官兵联欢,向他们学学叠被子,学学摔跤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习作真实生动,不少同学的文章被刊登在《武进日报·教育周报》,或者在全国“希望杯”等作文竞赛中获奖。
4、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引导广泛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上万册的图书,采取“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办法,即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的)与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由阅读相结合,为学生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快捷、高效的网络,如向学生介绍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中国科学院等一些适合学生浏览的教育网站,组织学生上网查询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或浏览,培养学生查询信息、阅读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等信息素养,从而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展示的舞台。
二、重指导,教给方法
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要转化为习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首先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如观察动物,一是观察动物的外形,二是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三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再如观察景物,一是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角度;二是有顺序地观察,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主到次,由深入浅,由表及里;三是观察时要动静结合,如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等等,我们观察时既要注意它的动态,也要注意它的静态;四是要调动多种感官经常观察,不但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甚至用舌头尝一尝,借助多种感官才能捕捉到景物的特点。
其次我们注重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如写一个人,既可以通过一件事情来写人,也可以通过几件事情来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也可以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我们写的时候,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展示人物的内心。再如写一件事情,则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经过等要素。而事情的经过是这件事情的重点部分,一定要把它写具体。
再如如何写好人物对话,我们就向学生强调既然是对话,至少得两个人。你可以写自己与老师,或与父母,或与小伙伴的一段对话,也可以把自己撇开,写另外两个人的对话。有几点要注意:对话应围绕着一个中心,不要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对话应简洁,要口语化,不要长篇大论,罗罗嗦嗦的,也不要让人觉得像背台词似的,总之语气要自然,句子要短;还有对话应尽量表现人物的性格。性急的快言快语,憨厚的人慢条斯理,调皮鬼风趣幽默,长辈语重心长,朋友之间推心置腹,对手之间唇枪舌剑,都会有各个不同的语言,千万不能写成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三、重激励,诱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
1、 改革作文评价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情况,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习作目标”。如在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进行看图想象练习说话时,对于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是在“通顺、连贯”的基础上,还必须“生动、精彩”;而对于习作水平中等的同学是要求“能展开想象,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对于习作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则要求“说的句子通顺、连贯”即可。这样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次目标迈进。同时我们特别强调作文的面批、面改,使教师的习作讲评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2、 组织多项习作竞赛活动。
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与习作有关的各类竞赛,如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自选精彩片段背诵比赛、即兴说话比赛、新人新事报告会、演讲比赛、自编优秀作文选比赛等,并且鼓励学生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3、 展示学生习作成果。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学习园地”、“习作展览栏”展览学生的习作,满足学生作文的发表欲;利用学校的“灵灵电视台”、“校园网”“橱窗”等,将学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作文,或在各级各类习作竞赛中获奖的习作进行展览,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还每学期汇编一本优秀习作选,记载学生作文方面取得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