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网站 >> 横小在线 >> 教师在线 >> 教师论文 >> 班级文化 >> [专题]课改专栏 >> 正文  
  书信文化与学生成长         
[ 作者:顾伟霞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93    更新时间:2004-5-7    文章录入:顾伟霞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书信文化与学生成长

丹阳市横塘中心校      顾伟霞

 

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自觉地在文化层面上来思考教育问题,这在实际上限制了我们对教育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近期,教育理论界已经开始把包括德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把它放入文化学的视野加以审视和剖析,在这一定程度上加深、加宽了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论认识,使我们得以更为充分的把握其内在规律,更加自觉地全面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算是走在周边地区教育单位的前列,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载体,来牵动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自求发展,达到知识——训练——技能的工具体系与积累——感悟——升华的人文体系,沟通交融,产生良好而巨大的教育效应。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我们这个班是实验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为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交际面,使他们在开放交流的形式下,获取更多的信息;另外学生好动、顽皮、自傲、缺少良好的习惯,这些缺点更需名人大师的教育帮助。于是我们班选择了书信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无论是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生个人的成长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施过程如下:

一、   学写信、学文化.

    书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相互交际工具,尽管现在电话、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但它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交流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应该掌握它。

    1.环境布置,以境育人。                                         

古代“孟母教子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智语,无非是强调了环境对学生的重要影响作用。想要创建班级书信文化特色,必须创造与之相协调的环境,使学生在浓厚的书信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并在参与创设环境过程中增长才干,受到教育。我们在创设过程中努力体现两性:①艺术性。选择鲁迅、爱因斯坦等名人的一些书信装裱,制成镜框,挂在墙上,学生自己制作的纸信鸽点缀其间;教室门口挂一个牛奶箱改制而成的信箱;黑板上、墙上开辟专栏介绍书信知识。这样,一种浓浓的书信文化环境便产生了。②动态性。静态的环境只能供学生欣赏,于是我们努力使书信文化处在动态中,要求学生在动态过程中参与建设,接受熏陶。开辟了“优秀书信”栏、“写信使我进步了”专栏和流动展览板,定期更换内容,展览作品,表扬优秀,树立榜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提高了写作和表达能力,

 

丰富了知识,增强了竞争意识。

2.知识传授,以文育人。

通过书信文化讲座,使学生明白:写信毕竟不同于说话。第一,写信是跟不见面的人谈话,双方的交流不是直接的,无法根据对方反应写上修改或补充自己的说话。而且,说话时话语可以重复,要以有一定的节奏和语气来表示自己的感情。写信就不能这样,书信应该比说话更简洁,同时也应该更注意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情,避免对方误会。第二,书信在长期的应用中形成了一整套格式。格式的形成原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掌握书信格式并正确利用它,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最后,书信是书面的东西,文字的工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规范整洁的书信,才有助于别人理解,起到好的效果。

我们班每星期专门开设一节书信文化交流课,介绍知识、讲体会。经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好多知识。如:

  ① 书信的分类。分为一般书信与专用书信,专用书信包括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介绍信和申请书。

②书信的组成。一般书信由信瓤和信封两部分组成。其中信瓤又包括称谓、问候、正文、结束语、结束祝福语、具名和日期组成。信封应写清楚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③常用书信用语。开头语有“接获手书,快慰莫名”、“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钦佩语有“大作拜度、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玉良言”。致谢语有“劳神另谢”、“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结束语有“敬后回谕”、“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④写信要注意几个问题,a.认真的态度,因为写信不仅是进行交际,也是自我表观;b.要充分考虑写信对象,写信要好象与收信人当面交谈一样,表达要恰当;c.要讲究礼貌,格式、称呼妥帖是礼貌表观;d.要严格按照书信格式。

书信作为一种文化,它有其特定的内涵,从古至今,也有其特殊的讲究。学生掌握了它,就多了一种本领,也使学生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促进自己对语文的学习。

二、   学写信,学做人。

班级书信特色文化的创设并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切入口,以书信为载体,通过书信交往为感染源,使学生从中感悟、自求发展,提高素质。为此,我们班开展了“一封信”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染式教育,提供自求发展的机会。

1 .写信、寄信。

怀着渴望接受良师益友、渴求真知的诚心,学生们将写给崇敬的人的信反复修改、誊写,用最恳切的语言虚心求教,请求帮助;为了说明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得到收信人的支持和配合,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写了一封信,请他们给予帮助和指点;学生们的家长也纷纷写信,请收信人写回信,给自己的孩子以鼓励和督促。每一封信都装载着3颗心,飞向工厂、学校、机关……

寄信对象由近到远,先从身边的父母到校内尊敬的老师校长,再到校外的亲戚朋友,乃至社会上的名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的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也使得教育活动由校内延伸到了校外。

2.读信、悟信。

每寄出一封信后,学生便开始殷切地期盼回信,如果有同学收到了回信,就会激动地奔走相告,欣喜若狂。每收到一封回信,我都先大力表扬收信同学,肯定他写得好,然后由收信同学在班上读,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最后请收信同学谈感受,说读懂了对方的什么意思,准备如何发扬成绩,改正缺点,不辜负对方的期望,以便下次拿出进步的成绩向他汇报。然后,其他同学纷纷发言,同学们从一封封回信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建国之志,更感到了祖国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肩上担负着重任。

一学期以来,学生们在“一封信”活动中共寄出了114封信,收到回信102封,还有照片、书籍、书签等礼物,他们被信中的亲切话语、热情鼓励所感动,鼓起前进的风帆。如:

△中央台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鞠萍,在写给尹悦的贺卡中写道:“你真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祝愿你天天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

△中央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蓝猫、淘气”写给胡秀伟的信中说:“谢谢你对我们节目的喜爱。从信中可看出你的表达能力真不错,望继续努力,我们等待你的好消息!”

△严文华校长写给司马豪杰的信中说:“你写的信思路很清晰、句子干净,令人高兴。你也善于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希望你能使自己的心进入多彩的世界,在动静之中学业有进,成为学业上的‘豪杰’”!

△邢金凤主任写给胡娟的信中说:“很高兴交你这个朋友,你的信我读了好几遍,书信的格式非常正确,全文没有一个错别字、没有一个病句,字迹清秀,信封信纸干干净净。过去的事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你很有思想,聪明。我希望你能做个诚实、勇敢、正直、有文化、有作为、自食其力的人。”

吴海军老师对石立峰写信说:“从你的来信中,老师第一次感到你确实长大了,变的懂事多了。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奔跑’,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精益求精。为了振兴中华,为了塑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向前‘奔跑’好吗?”

3.展览、提高。

为拓宽班级特色文化空间,以开放的班级特色文化激励学生,学生的优秀书信、家长的书信、收到的回信和礼物,定时展览。优秀书信的展览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家长回信的展览可以让学生从中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如:吴梦的父亲写信说:“这个活动开展得太好了。吴梦呀,你得到这么多人的指导,一定要将方法牢记在心,努力改进,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啊!”

回信的展览,主要将教育由点到面辐射,由教育一个学生转向教育全班学生、全校学生。将书信和回信展览在走廊里、橱窗里,前来观看的学生络绎不绝,他们边看边讨论,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感染。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和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书信上的谆谆教导、热情鼓舞,激励着学生,使他们一下子长大了,个个要求上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于是我开设了“写信使我进步了”栏目,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张榜上墙。

    石立峰同学,原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会与人沟通,课上看不到他举手。收到回信后有了大改变,有问题总主动来问老师,上课积极发言,性格开朗了许多。连他的父母都说他的孩子变了。

    陈云云同学,进这个班时成绩排在最后,收到回信后,经过帮助指导,发奋努力,期中考试门门达优。

△ 眭敏同学,思维敏捷,天资聪慧,就是太调皮,无纪律观,而且喜欢做鬼脸。后通过吕同德老师的书信指导和多次面谈,现在不仅改掉了坏习惯,而且行为稳重,被评为“最佳守纪生”呢!

经过一学期活动的开展,我们班期初的散乱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个个好学上进,不再孤芳自赏,而且紧紧团结在班主任周围,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科技知识竞赛中荣获年级组团体一等奖;乒乓球挑战赛全校团体第一;语数抽测平均分高于其他班十几分;歌咏比赛全校二等奖;并多次被评为“最佳班级”、“文明班级”。书信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开展下去,与学生共同实践,体验,共同成长!

 上一篇文章: 开发校本课程,拓宽文化时空
 下一篇文章: 每 朵 花 都 好 看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欢迎各位横塘中心小学网站的网友在线发表个人观点)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