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网站 >> 横小在线 >> 教师在线 >> 教师论文 >> 小学数学 >> 正文  
  用智慧擦亮生命的火花           
[ 作者:赵建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04-12-24    文章录入:赵建华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用智慧擦亮生命的火花

——从生命的角度诠释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

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  赵建华 

记得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有一位学生在描绘他心目中的课堂时说:让课堂活起来,让我们动起来。纯朴的话语代表了孩子的心声,催人深省。如果说课堂是一曲动听的歌,那么师生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像是跳动的音符;如果说课堂是一片蔚蓝的天,那么师生那律动的心灵就是飘动的云彩……让生命在课堂自由生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悟和想象的自由,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被唤醒、激活、宏扬,这是每一位教师所应思考和为之探索的。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那么如何用生命活动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张扬学习个性,创设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

从生命的视角看,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应当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现在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数学学习活动视为自己乐意的生活。”于永正老师说得好:“有情有趣是教学。”因此教者本着信任、喜欢学生的良好心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趣、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思想、自由地呼吸。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教者准备了几种蔬菜和水果,目的是让学生按蔬菜和水果分成两盆,或者按不同颜色分成两类,但是看着那高高举起、不停向我舞动的小手,望着那一双双自信的、急不可耐的小脸,还有那“老师我还想分”“老师我和他想的不一样”的呼喊,我甩掉了扼制孩子自由思想和想象的严肃的“标准答案”,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分下去。“不怕你不会分,就怕你想不到!”结果不只是让我吃惊,简直是让我感动了:学生不但能按蔬菜、水果以及颜色进行分类,还能按有叶和无叶的分类;按有刺和无刺的分类;按圆形和非圆形的分类;按有香味和无香味的分类……还有一个同学说:“我按我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来分类。”自然这位同学获得了一个他最喜欢吃的水果。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地球。谁说不是呢!

二、勤于动手操作,顺应学习者的天性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他们喜欢凭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活动就要激励、保护和发展这种天性。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地发展人的这种“天性”,还会扼杀、泯灭这种天性,而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上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对自己的猜测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体验自我的成功。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对长方体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工具和学具:剪刀、胶棒、小棒、塑料拐角、图纸。教师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猜出:能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再用纸照着糊一个长方体纸盒。这时学生已经急不可耐了。于是教师顺势提出要求:“看谁做的好,发现长方体的秘密多。”学生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制作中去了。让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做,变安静的观察为快乐的动手操作,让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有时学生在做长方体框架时,可能有的同学没有将长度不同的小棒组合好,从而没有做出自己“心中”的长方体,他们就会再一次尝试,对长度不同的小棒进行重组,这本身就是对长方体的认识和体验。手巧自然“心灵”,这是学习数学、探索真理恒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我们为什么不响应这生命的呼唤呢?!

三、善于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人被推崇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是世界的主宰,通达于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之间,能够不断地探究创造、沟通交流。我以为在数学课堂里,学生也有着同样强烈的愿望,喜欢和他人表达和交流。所以我们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背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但要动手,还要动口;不但要对老师说,还要和同学沟通交流;不但要自己独立讲,还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及时评价和反馈……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思维和思维的碰撞,才能折射出生命的光彩,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喜怒哀乐,勇做学习的小主人。

例如:教学一年级“统计“时,我这样设计的:

师:小房子里住着图形娃娃,瞧!他们一个个从房子里跳了出来。

(多媒体演示△娃娃、□娃娃、○娃娃分别从房子里跳了出来,跳出来后消失)

生自由观察统计,师暂不提要求。在学生个人观察三次,统计三次都不能很好地统计出△娃娃、□娃娃、○娃娃各有多少个时。

师:(对一个个跳跃出来的图形娃娃)看来光凭一个人的眼睛是很难数清三种图形的个数,想想看,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此时学生感觉到要几个人合起来,分工数,小组讨论后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数的,我数△娃娃,他数□娃娃,她数○娃娃,还有一个人帮我们报是什么图形娃娃吧!

师:(给每一组发表格,让学生一边统计一边记录)表格如下:

 

 

 

 

图形

        

           

           

           

 

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三种图形娃娃的个数分别数清楚了,学生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终于成功了!

前不久听了两节中年结的数学课,一节是四年级的《年、月、日》一课,在学完了24时计时法之后,教者出示了如下一张火车票:从丹阳至上海,15:00出发,21:30到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四、贴近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1、            外面的世界走进来;

现实的生活素材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理解题意、列式解答,而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逐步成为有数学头脑,会数学地思考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以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给应用题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

例如下表是时代超市(丹阳店)2004年第二季度出售彩电和空调台数统计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或建议吗?

 

商品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彩电

45台

60台

55台

空调

25台

40台

125台

 

这样的信息对于学生既不难接受又具有学习研究的价值,还具有社会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应用题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它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

2、            到实践中去探索、验证。

在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不能只局限于掌握书本中的知识,而更应重视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本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从而在心理上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愿意到更广阔的数学天地里做一番文章。

例如: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应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据计算商品的总价或数量;在模拟存款活动时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存款利率;在调查本年级学生人数时“做”统计研究;在测量笔盒中、书包中、校园里平面的、立体实物的活动中“做”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还有诸如设计租船方案、旅游方案、铺地砖方案、购物方案、设计制作圆柱的料方案等,许多生活问题都能有机地设入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做出“名堂”,做出生活的气息来

面对课堂里几十个鲜活的生命,你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凭借其巨大的内在潜力,主动探索,积极研究,让课堂教学这一生命活动因此变得充分而富有生气。

 上一篇文章: 新的呼唤    新的探索
 下一篇文章: 你的成绩好吗?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欢迎各位横塘中心小学网站的网友在线发表个人观点)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