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一节上课伊始,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同学们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然后我们再来交流。”执教老师很满意这个教学设计,以为这样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并不完美,甚至让学生流于读的形式,而不能系统地理解课文。
学生是独立的有自己观点的个体,也许老师让他们读喜欢的部分会进入自己的预设轨道(是课文的重点段或是问中文质兼美的部分),实则不然,当学生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而不是教师预设的部分时,教师的脸上露出了失望,显得焦躁不案,学生没有得到表扬和肯定,心中会对教师充满怀疑:我明明按你的要求去做,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啊!难道喜欢也有对错之分吗?
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教师的引导也显示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教师在做什么?教师该做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都喜欢同一个段落,但这种喜欢却少不了有一个自己的理由,我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最喜欢读那一部分的原因。
有时,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就是一个整体,非要让学生读喜欢的地方不免会使文章支离破碎,我们还应当让学生完完整整地去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