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思维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 丹阳市横塘中心小学网站 >> 横小在线 >> 教师在线 >> 教育科研 >> 小学数学 >> 正文  
  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思维能力           
[ 作者:沈火坤    转贴自:111    点击数:140    更新时间:2004-12-21    文章录入:沈火坤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使学生爱学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的教法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其中,引导学生 “质疑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质疑是一种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开展思维,从而使学生在疑中探求知识.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质疑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根据据自己的理解程度,从不同角度,联系知识的纵横关系进行 质疑”.

1、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质疑。

   如十一册课本第31页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这里的“照这样的速度”是一个关键词。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①“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照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来计算),再联系第三个条件,就能想到先用除法,后用乘法不列式计算。②“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汽车行驶的速度是一定的,也就是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学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2.思考多种解法质疑

    如:同学们做红花,按35分给一、二两个小组。一组要做24朵,两个小组一共要做多少朵?这道题的解法多种多样,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要求两个小组共做了多少朵,关键要先求出什么?(第二组做的朵数)。

1)先求每份数:24÷3=8。二组的朵数8×5=40朵。一共的朵数40+24=64朵。或:24÷3×5+3)也是一共的朵数。

2)利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来做,先求二组做的朵数.

一组是二组的3/5,求二组的朵数24÷3/5,一共做的朵数24+24 × 3/5.

二组是一组的5/3,求二组的朵数24 5/3,一共做的朵数24+24× 5/3.

3)除了以上几种解法外,老师还可提示:根据一组、二组的比是3: 5,可以变换为一组占一二组总数的3/5+3.一组做了24,一共做了多少朵?24÷3/5+ 3.像这样一题多解的题目,一般的学生只要掌握一二种解法即可,对于少数学生要尽量让他们思考,掌握多种解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排除多余条件质疑

    十一册课本第54页第10:一块地用拖拉机来耕,45分耕了2/3分顷,相当于这块地总面积的11/12.这块地有多少分顷?11/12正好是多少公顷?(2/3公顷),那么要求这块地的总面积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计算).所以4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4.理解概念或性质的重点词语质疑。

    学习了最简分数的概念,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用公约数去除分子分母,得出的分子分母是互质数,但却是假分数。如:24/18=4/3,那么4/3是假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又如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得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之后,可以质疑下面问题:①性质中用了“和”“或者”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含义?②性质中为什么要规定“零除外”?③为什么比的前项后项必须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5.通过实际操作质疑

    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当引导学生说出沿圆柱的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腰三角形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这时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维:①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展开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②如果不沿着圆柱的高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最后能找到答案,学习兴趣也很浓。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掌握一条原则:就是学生不会时老师要教,不懂时老师要善于启发,要经常鼓励学生能大胆提出质疑,只有老师能把握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思维“上路”,学生就会在质疑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新知。

 

 

 上一篇文章: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文章: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欢迎各位横塘中心小学网站的网友在线发表个人观点)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