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体 现 素 质 教 育
学校美术教育是家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堂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怎样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并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本人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三点。
一、要让学生接受教育、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我总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大朋友,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声调要有高低变化。需要声像结合时,我就唱几句。如讲《优美的云纹》一课时,我边拉动画有白云的投影片,边唱着: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让学生感受云彩轻柔、流动的特点。讲《生动的人物动态》时,我就认为小学生们做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活动。在讲《形的变化──重复》一课时,我会随着舞曲跳几步优美的华尔兹舞、迪斯科舞。讲《赛跑》时,我做了一大四小的活动人,在黑板上演示,全体学生极其兴奋,纷纷举手到前边演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讲《优美的水波纹》时,我用油水分离法制作了几幅范画,并且在课堂中演示制作方法,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澜的画面给学生们以神秘、新奇感。我还经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知识竞赛,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小学生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证明了专家们的: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5%,情商占75%的论点。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众所周知: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斯普托尼打击”曾震惊了美国,美国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注意人与能力与人才的开发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铁的事实证明“科教兴国”关键在于人才。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比如:《植树》一课,先让学生想象: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树会是什么样?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想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去植树?学生们经过回忆、联想后回答:没有树,小鸟就没有家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就不新鲜了,良田会变成沙漠……有的学生回答是在太空城市中植树,有的在海底学校中植树,有的说在山上,有的在自家楼房前,还有的说与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一同植树,时间可以培养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了责任感。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生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引起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赛跑”,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跑步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棒的作业。至于作业中出现的其它问题,老师用形式美的法则、规律(均衡、比例、节奏、参与和谐多样统一等)加以引导,或者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并让其继续完成作品,即使作业画得真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那我们的后代将是克隆的后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老师得到的画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未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不该再发生我们教师身上。我校三年级有个男同学叫石立峰,很有创造意识,她爸爸总认为她的画不好看,可她在学校单画绘画中被教师录用参加比赛获奖。家长很受启发教育,石立峰也极有成功感。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说句OK,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让自己成为发展素质人才的沃土,让教师的劳动永远闪现创造的光辉!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