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心
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心校 顾伟霞
他叫眭敏,是个怪才儿童。开学才两周,就让我够头疼的了,绝对的多动症,又喜欢做鬼脸。可是他聪明过人,点子多,号召力大。但总是领着同学们做违反常规、投机取巧之事:逃操、逃课、放晚学偷溜到操场上打球、不买电脑卡就去打电脑……每天都能想出花样、每时都让你不得安宁。更令人气愤的是他的狂妄自大、不屑一顾,说教在他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他能看透你的心。表扬、批评、激将、哄骗等教师惯用的方法,在他看来,都是雕虫小技。他就像一个鬼精灵,在他的面前真感觉到黔驴技穷,真觉得自己的无能和卑微。
可是他精彩的发言明明是课堂上最闪亮的地方,常常博得同学的赞扬,也令我欣赏。如果他永远保持课堂上的状态该多好呀!可为什么课堂之外的他会令人生厌,甚至都不想多看他一眼呢?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反差为什么会如此之大,让人对他又爱又恨?我思索、我苦恼!
但仔细分析,他的本质并不那么坏呀,对待学习他一丝不苟,只不过自控力差了一些。再加上一点小聪明,形成了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就像一匹未被驯服的野马。如果好好驾驭,定是匹骏马呀!
我不能放弃!于是我想利用他的号召力带领大家、组织班级。可他在台上爱做鬼脸的坏习惯常引得大家发笑,喜怒无常的表现更让人捉摸不透。认真一时放纵一时,做事不负责任、自由散漫,搞的整个班鸡犬不宁、乱成一锅粥。我才醒悟:我的选择错了!赶快收兵!于是感叹,此木为朽木,不可雕也!放弃吧!可是不管他,他更放肆。怎么办?怎么办?我就败在他的手下?!
正当我举足无措之时,来了一位救星,那就是学校聘请的省特级教师吕同德。他可是班级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行家呀!于是我便将我的“肉瘤”领着去请教他。向吕老师介绍完眭敏并说明来意后,吕老师便与眭敏交谈起来。却发现眭敏在吕老师面前是那么乖巧、顺服。吕老师用一个又一个动人有趣的故事引导他,询问他坏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怎么养成的。眭敏都一一作答,俨然一对爷孙在拉家常。而眭敏原先的那张嘻皮的笑脸、高昂的脑袋和毫不在乎的神情都没了。此时此刻,我被吕老师折服了,真不愧为特级教师啊!不知不觉,俩人已面对面地交谈了近一个小时,而从吕老师身上看到的始终是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话语。他们的交谈氛围是那么和谐、平等、温馨、自然,没有训斥和责骂,没有侮辱和鄙视,有的只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对话。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吕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呀!
细细想来,我们平时的工作中缺少的不正是这份爱心吗?虽然也说教,但咄咄逼人、盛气凌人的样子和训斥、责怪的语气怎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这哪是教育,分明是教训啊!就连眭敏爱做鬼脸的坏习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么形成的问题都从没问过他。只是一味地告诉他这种坏习惯有什么危害、在班里造成了如何的影响,必须改正等最浅显的道理。根本没找到问题的根源,治标不治本,所以才会一次次重犯的呀!瞧,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并不是经验和教育艺术的缺乏,而是心中缺少爱心啊!平常我们总说要关爱学生,可在实际中所表现出来的却并不是发之内心的爱。我对眭敏教育的失败不正是缺少心中的真爱吗?我坐在一旁,静静地倾听他们交谈,竟有一些感动……
在以后的学生思想教育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每当我没耐心想发火时,吕老师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神情、谆谆教导的话语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提醒自己:忍住、忍住,要有耐心、要有爱心!就这样,在有方、得法的教育和组织管理下,整个班集体迅速步入正常轨道,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眭敏在吕老师和我的耐心说服教育下,以书信为桥梁的构建下,改掉了爱做鬼脸的坏习惯,收敛起了放荡不羁的尾巴。变得稳重了、懂事了。尽管有时候也会重蹈覆辙,但只要稍加提醒和劝说就能立即改正。在参加省“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的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市数学竞赛获一等奖;镇英语书法大赛获一等奖;学期末还被评为“特长生”和“三好学生”呢。
一颗夜明珠被擦亮了、一块瑕玉被磨纯了,一颗闪亮的星星将冉冉升起,照亮天空,为天空增添光亮。而这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无非是最大的安慰和满足了。我还有何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