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解读新课程》考核大纲

《解读新课程》考核大纲

作者:顾伟霞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1


《解读新课程》考核大纲

第一章             新课程目标与新课程标准

一、       了解:

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2、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二、       理解:

1、 新课程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 新课程目标的特点

3、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 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三、       掌握:

1、 新课程总体目标及精神内核

2、 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及意义

3、 终身教育、环境意识等基本理念

4、 课程具体目标的内涵及要求

5、 新课程目标在表述、内容上的创新

6、 我市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7、 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性质

8、 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9、 新课程标准陈述的几种基本方式

10、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及意义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几个基本理念

一、了解

1、课程概念、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之间的关系;

2、新课程中“综合性学科”的课程设置及相关主题;

3、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提出背景。

二、理解

1、课程理念、课程核心理念、基本理念的关系;

2、新型课程观即“课程是经验”的基本含义;

3、“整体的人”的发展的基本内容;

4、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课程内容的关系;

5、关注学科的教学与关注人的教学的基本区别;

6、教学结论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7、知识观与学习方式的关系;

三、掌握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2、新课程改革的七个重要理念;

3、新课标阐述的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其意义;

4、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的含义及基本途径;

5、课程改革提倡的新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6、新教学过程观的基本特征及贯彻要求;

7、新学习方式的意义及其在新课改中的实现途径;

8、发展性评价的基本主张;

9、新型教师角色的基本内涵及要求;

10、理想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一、了解

1、新课程对教材设计的要求

2、“对话与互动”的理论背景

3、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4、“过程模式”的五项原则

5、当代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模式

二、理解

1、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2、教材与教师的关系

3、“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具体内涵

4、教学中“对话互动”的运用条件

5、“自主学习”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6、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

7、“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

8、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基本内涵

三、掌握

1、“对话”的内涵

2、“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角色定位的具体内涵

3、“积极课堂环境”的基本内涵

4、促进学生认同学习目标的途径

5、“自主学习”实施要点

6、“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的主要内涵

7、综合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8、建构主义三种主要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                 课程结构与综合实践活动

一、了解

1、主要的课程类型

2、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

3、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内容

二、理解

1、课程结构调整的实质和意义

2、新课程结构主要内容和特点

3、课程设置的内涵

4、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的内涵

5、学校的课程管理目标和课堂管理原则

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传统的“劳技课程”的区别

三、掌握

1、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涵和意义

2、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的意义

3、“地方课程”的内涵及设置“地方课程”的意义

4、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和中心

5、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特点

6、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7、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

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五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

一、了解

1、  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与现实

2、  世界课程管理发展的趋势

3、  课程的三级管理具体涵义

二、理解

1、  国家课程开发的两个层次

2、  地方课程开发的内涵与特征、规划与开发、内容与设置以及实施、载体与评价

3、  课程资源的基本分类

4、  课程资源开发的四个途径

5、  建立课程资源库的重要意义

6、  课程资源开发网络与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

7、  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掌握

1、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管理的四个方面

2、  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三个方面

3、  学校对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四个方面

4、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包含的几个方面

5、  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一、了解

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2、校本教研与师本研究之间的关系

3、提出校本教研的背景

二、           理解

1、校本教研的含义

2、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

3、校本研究的基本命题

4、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的含义

5、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6、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含义

三、掌握

1、当今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2、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3、校长与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和作用

4、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如何实现

6、专业引领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7、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

8、教学即研究的含义

9、校本教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七章    课程评价

一、了解
1、了解教育评价发展中的几个历史阶段

2、了解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二、理解
1、教育评价的概念与涵义

2、质性评定的的主要特征以及质性评定与定量评价之间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3、世界各国课程评价的特点

4、教育评价的哲学基础

5、教育评价的心理学基础

6、教育评价的教育学基础

7、教育评价的管理学基础

三、掌握

1、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与要求

2、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程序

3、考试制度的改革

4、学生评价中的档案袋评价法

5、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

6、发展性评价的内涵与要求

7、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