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学生找回羞耻感
丹阳横塘中心校 胡宁惠
现在教育界都提倡鼓励性评价。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打击,更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激励性评价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行的通的,必须因人因事而异,这就是所谓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吧。
吴廷,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写字特别马虎,简直看不清楚,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让人头疼。提醒、鼓励、奖励、批评、惩罚,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却无济于事。他好像无所谓,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已没有自尊,没有羞耻感了。于是我决心和他彻底交谈一次,帮他找回羞耻感。
我把他喊到面前,作业本摊在桌前,他已产生抵触情绪。我温和地说:“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字写不好的原因吧。”他面无表情的看了我一下。我安抚着他的头说:“眼睛好吗?看的清楚吗?”他觉得很吃惊,态度好了点,友善的说:“很好。”“这么说字写的不好不是眼睛的原因。”于是,我抓住他的手问:“手疼吗?有没有受过伤?”他有点难为情地笑笑说:“也很好。”“这么说字写的不好也不是手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一直从侧面和他找原因,是本子不好?笔不好?桌子不平整?同学打扰?父母让你做家务,没时间写?等等。在不断的交流中,学生感到无比羞愧,深刻认识到字写不好,不是其他外在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这样的行为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老师、更对不起自己。今后要彻底改变,努力把字写好,并且希望老师、同学要时刻监督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位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欣慰。
帮学生找回羞耻感,其实就是增强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
|